旅游动态 最新活动 八大游 大美通州 全景旅游 游记攻略 出行提示 多彩通州 文化通州
当前位置: > 游在通州 > 历史遗迹 >

走进潞城古城村寻访路县千年城墙遗迹

日期:2017-11-20 16:15 来源:未知 点击:
草丛中的夯土
  
  残留通州最古老的记忆
  
  “世界东方,华夏隆昌。古都雄伟,通州东厢……”通州已历经2200多年沧桑,古代是久负盛誉的水陆都会和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今天从“卫星城”到“重点新城”,再到“现代化国际新城”,一路走来,即将成为“北京发展新磁极”、“首都功能新载体”、“首都科学发展示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
  
  追溯千年历史足迹,通州最早在西汉初年建府,称路县。路县还是潞县?殊不知,路县和潞县都是通州的前身,时间不同而已,史上先有路县,沽水就因路县改为潞水,路县又因潞水改为潞县。
  
  如今,通州最古老的记忆——路县土城,在潞城镇古城村尚存留点点遗迹。
  
  古城村历史悠久,西汉初年,路县县治在这里,并建有一座土城,后改称通路亭,亭治仍设在这里。东汉建武元年,路县改为潞县,渔阳郡治也迁至此,郡县两级政府机关同在一城。如今,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如火如荼,古城仍在备受瞩目新城运河核心区内,其欣欣向荣的明天不言而喻。




古城村东北觅得
  
  残留城墙六七米
  
  炎炎夏日,沿百里长安街一直向东就到了通州区潞城镇古城村。此古城与石景山区古城相距正好百里,在长安街的东西两端遥相对望。
  
  运潮减河从村北潺潺流过,村子东北角的铁路旁边有一个数百平方米的自然坑,一段纵深有六七米的土坨映入眼帘,拨开上面郁郁葱葱的草丛,一层一层的夯土清晰可见。
  
  “这就是路县土城的城墙遗迹,可惜就剩这么一点了,以前我见过有三四百米长呢。”古城村72岁的村民金瑞德依稀记得和小伙伴们曾爬到古城墙上远眺。
  
  西汉初期建路县
  
  土筑城墙周围四里
  
  文物专家周良说,路县土城是古代土筑城墙的典型,这座土城设在水陆要冲,陆扼东北,水控东南,曾是保卫北方军事重镇蓟城的战略要地。土城遗址是通州区创设行政区划建置开始的重要历史见证。
  
  土城遗迹现已所剩无几,我们试着从史料中探寻一二。




据史籍记载,路县建于西汉初期的公元前195年,即汉高祖十二年。所筑路县土城城垣方形,周围四里。
  
  《通州区文物志》则记载,路县土城遗址位于潞城镇古城村东北、运潮减河南堤外侧,是西汉时期路县土城北垣东段残留下来的一段黄土堆,残长、宽、高分别是41、18、4米。
  
  公元9年,皇亲国戚、安汉公王莽篡位称帝号新,把路县改为通路亭,亭治依然设在这儿。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县依水名潞县,渔阳郡治也自今密云县梨园村迁到这儿,郡县两级政府机关均设于此城。
  
  官兵造反朝廷平乱
  
  土城蒙难县治迁移
  
  说起战略要地,就不得不提东汉时期发生在土城的一场大战,土城也因此蒙难。东汉王朝建立,刘秀称帝,渔阳郡“一把手”——太守彭宠为此拼命镇压农民起义,立下汗马功劳,可是却没有得到皇帝器重和封赏。彭宠遂仗着兵强马壮,在这儿举兵造反。
  
  当时,朝廷派遣将军邓隆率兵前来平叛,却屡屡挫败,这场大战僵持了五年仍不见分晓,直到彭宠半夜被家奴暗杀,群龙无首了,平叛大军才借机攻入城内。入城之后便是一番诛烧,不仅烧了郡、县治,还殃及了千余家百姓,土城内陷入一片火海,大火还烧到城外。“老百姓常说的一场大火土城就没了,就是这么回事儿。”76岁的村民左增永说。
  
  城内设窑取土烧砖
  
  城墙日渐缩短
  
  大战之后,潞县县治东迁到今天河北省三河市城子村,郡治又迁回密云县渔阳郡旧址。
  
  到了明代,为修缮通州城垣、仓场、衙署等官家建筑,补充水运南方砖料不足,土城内开始设窑烧砖,用的就是千年古城的熟土。那时候,土城东、南两面城墙都被用尽了,只剩下西北城墙用来抵御西北方向的河流泛滥。
  
  到了清光绪年间,土城西北角的楼台还存有遗迹,北垣依旧。民国时期则因被村民挖取而逐渐减小。
  
  解放后,村集体又在此设窑烧砖,村民左增永说,可能因为修建城墙用土太多,古城村周围地势都很低,村东有片洼地叫东港,西边有个西锅坑,南面有南壕沟。“土城的土都是熟土,各村盖房都来这里拉土。60年代,村东头还开了三个窑烧砖。我那时是生产一队的出纳,负责卖砖开票收钱,来我们村买砖的人络绎不绝。”左增永说。
  
  到了1959年,土城仅剩下土城北垣东段残址50米,当年7月,通州区人民委员会公布其为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可是,文革期间土城残址继续减短。1987年夏,运潮减河启动复堤工程,将残存土城遗址掩于堤内。
  
  沽水因路县改潞水
  
  路县又因潞水名潞县
  
  话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开始修驰道,筑长城,建阿房宫……一个个大工程让百姓疲于奔命,不堪忍受,爆发了农民起义。一时间,六国贵族伺机而起,天下大乱,直到汉王刘邦获胜,建立了西汉王朝。
  
  当时的行政区划沿袭秦朝旧制,建制很不健全,一直到了公元前195年,朝廷从渔阳郡南部划出一大片区域,设置一县,称路县。路县县城设在沽水之东、蓟襄驰道南侧。因设在驰道驿路旁边,得名路县,也是蓟襄驰道驿路上所设的第一县。
  
  而北运河最早叫沽水,“沽”与“苦”通用,因为这条河经常泛滥,给两岸人民带来很多灾难和痛苦。路县设立后,县域面积很大,沽水从南至北纵穿路县。老百姓本来就不喜欢沽水这个名字,也许是希望这条河不再泛滥,想赋予其新的意义,开始渐称潞水。
  
  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潞水之东成功镇压了几个小的农民起义军,才登上皇帝宝座。为了庆功并纪念这些战役,就把路县改为潞县。这就是沽水因路县改为潞水,路县又因潞水而名潞县的由来。
  
  古城白菜远近驰名
  
  提起古城的白菜,古城人骄傲,整个北京城没有不知道的。上世纪50年代,古城村家家都有菜园,这里特有的土质孕育了远近驰名的古城白菜。“就是与众不同,薄帮绿叶、小细根,口感微甜,还销往香港呢。”金瑞德亲眼见过一辆辆大货车等在地头,人们把白菜去根打包再装车运到火车站。
  
  “那时候大白菜是当家菜,古城人一冬的生活费也都指望着大白菜,手里要是没钱了,挑起一扁担白菜就过摆渡进城卖菜,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最多能挑100多斤菜呢。”谈起过去,左增永至今记忆犹新。
  
  秦始皇修的蓟襄驰道
  
  古城村北曾有一条大道,是秦始皇修的蓟襄驰道,在路县土城城墙外面。“我记得当年召里村的人要进城,都是沿着这条大道擦着古城边向西走。”金瑞德回忆,一直到解放以后这条路还在使用,后来挖运潮减河时,这条道就被断了。同村的左增永则听家里的老人说过,清朝康熙皇帝到河北省遵化境内的清东陵祭祖,走的就是蓟襄驰道,这是有典故的,还有清代几个皇帝祭祖时,也从古城经过。
  
  最早排水设施——石头水簸箕
  
  早年前建土城,使得古城村外的地势变低,村内地势却较高,这对排水是个考验。古城村党支部书记李胜宝听说早年村西头有一个大块条石垒的水簸箕,一层层条形青石斜铺着,十多块条石形成了一个大斜面。“每逢夏天遇到连降大雨时,全村各条街的雨水都汇流到这儿,奔涌直泻而下,过后等雨停了,水簸箕的水流也缓了,潺潺流水如一片水帘,很是好看。”李胜宝说。
  
  周良称,石头水簸箕是最早的小型水利设施,让土城城墙避免被雨水冲泡,距今也有2200余年的历史了。
 

上一篇:宋庄曾设平津战役指挥部 三合院里的运筹帷幄 下一篇:隐匿在喧闹街市的冯玉祥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