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在喧闹街市的冯玉祥兵营
日期:2017-09-20 16:15 来源:未知 点击:
隐匿在喧闹街市的冯玉祥兵营,旧址已入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冯玉祥曾在此迎娶通州籍夫人。
■开栏语
不同的地理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才使这个世界丰富多彩。通州是一片古老富饶的土地,这里历史悠久,曾是久负盛誉的水陆都会和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美誉。
人类历史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京杭大运河,就从这里发源,给通州留下了与漕运紧密相关的皇家园林、衙署、会馆、闸桥等各类建筑遗址与文物,历代帝王由此启程南巡、各地举子由此进京赶考、各国贡使由此赴京朝拜,才有了历代南北骚人墨客于此挥毫泼墨,留下了瑰丽纷呈的锦绣文章和优美动人的千古传说。
本报自今日起开设《通州地理》,带您一起到故居溯源,访民间记忆,听后代讲述、请专家评说,领略通州水韵、帆影、塔风的深厚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冯玉祥生平
冯玉祥(1882——1948)汉族,祖籍安徽省巢县。民国时期著名军阀、军事家、爱国将领、著名民主人士;原名冯基善,字焕章。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冯玉祥参加滦州起义。
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随后发表反对军阀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等倾向革命的政治主张。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宣布参加国民革命。
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总司令。“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1933年5月,在察哈尔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率部北上抗击日本侵略军,收复察哈尔省全部失地。
1946年出国考察水利。
1947年底,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香港举行,被选为中央常委。
1948年7月,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筹备工作。8月在归国途中因轮船失火遇难。
钟警楼上阅兵、礼堂里完婚,经过了近90年,走进这个位于通州区玉带河大街附近的冯玉祥将军驻军兵营,人们似乎还能感觉到当年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豪迈英姿。
提及通州兵营,可能许多人并不知晓,可是在通州说起“老四营”以及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故事,居住在此的老人可谓耳熟能详。
近日,北京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出炉,通州兵营旧址入选其中。日前,本报记者辗转在城区内找到了这个隐匿在喧嚣中的通州兵营旧址,有幸看到了这个全市唯一保留完整的旧兵营建筑的全貌。
昔日兵营:
现“铁将军”把门杂草丛生
通州兵营俗称冯玉祥兵营、老四营,附近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知道。记者在玉带河大街南侧的东营前街64号找到了通州兵营旧址,只见一扇破旧的大铁门上赫然写着“陶情中学”四个大字,几把“铁将军”牢牢的把着大门,传达室虚掩着门,里面空无一人。记者转了一圈也没发现其他入口,辗转半天才得以进入院内。院内杂草丛生看起来有些荒凉,兵营的筒子建筑依稀能看出全貌,一排排营房整齐有序。
民国时期:
冯玉祥率兵通州南门外驻营
据通州区文物志记载,通州兵营始建于1922年,营盘占地20多亩,建筑布局为仿古建四合院式。整座营房由宿舍、礼堂和钟警楼、演兵场等建筑构成。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为钟警楼,与钟警楼相对者为礼堂,东西跨院各有营房4排,每排10间。当时正值民国时期,北洋政府担心冯玉祥势力发展有所威胁,将其明升暗降,找了一个闲差,让他担任陆军检阅史,冯玉祥从西北带了部下三个旅来到北京,其中两个旅入驻南苑兵营,第七旅开至通州南门外驻营。当时,通州兵营旧址是清代的练兵教场,冯玉祥遂选中这里建起了营房,作为第七旅第四营官兵营地。抗日战争开始后,宋哲元第二十九军把营地设在冯玉祥部队的旧营地,旧营地遂被称为“老四营”。
挑檐小楼:
一楼三用冯将军在此阅兵
从已经停办的“陶情中学”大门进入通州兵营,靠北的几间房子内有几个保安在休息,往里走是4排对称的青砖平房,砖券玻璃门窗,人字
梁。由远及近,一个三层的挑檐小楼跳入眼帘。“这就是钟警楼。”据文物专家周良介绍,这座老兵营是北京目前唯一保留完整原貌的旧兵营建筑,其中钟警楼这种建筑在古建史上独树一帜。钟警楼高15米,分三层,有一楼三用之说。一层是一个通道。二层是警楼,分里外两间,外间外设砖砌栏杆,站在此处可阅兵、巡逻,里间为警卫值班室,两面设瞭望孔。三层是钟楼,用来吊钟,钟声能通过楼身的圆洞四处扩散,敲钟可报时、报警,紧急集合部队。“钟警楼下面就是兵营的南大门,门外是一个宽大操场,士兵在这里操练,当年冯玉祥将军就站在钟警楼上检阅士兵。”周良说。
礼堂:
与通州夫人举办结婚典礼
走过钟警楼,后面是一座礼堂。1924年,冯玉祥与夫人李德全就是在这个礼堂举办的结婚典礼,结为伉俪。
“李德全是通州复兴庄人(现在的永顺镇),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也是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周良称,当年营地内还建有培德学校,由李德全对兵将家属及其子女进行国学教育。
此外,《通州名人》一书中还记载了“1925年,李德全在北京创办了求知学校,招收贫家子女免费入学。1930、1933年,其随冯玉祥两度退隐期间,相继建立15所小学,吸收当地农民子女入学读书。1936年,李德全到南京参加妇女解放运动,积极参与营救被国民党政府逮捕的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新中国成立后,李德全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卫生部部长。曾当选为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任,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李德全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妇女的代表,她的声誉遍及世界。”
90年间:
兵营几易其主已成市级文保单位
通州兵营于1922年建立,距今将近九十载。90年间,兵营几易其主。最初,冯玉祥将部队第七旅驻扎在这里。一位居住在附近的老人还记得,当年,冯玉祥的部队深受百姓欢迎,他们在通州栽树、搭桥、修路,办了很多好事,至今潞城镇南刘村依然使用的一座小石桥就是当时搭建的。
1948年12月,通州全境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机要局搬到此处,毛泽东主席的贴身秘书黄云峰任局长,决定中国命运的一些重要战役,如平津、淮海战役等的档案均存放在此。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机要局搬到西山,解放军252医院迁至此处,许多抗美援朝的伤员在此接受治疗。之后,解放军263医院也曾在此多年。1980年,此地归铁道部卫生研究所使用,后往外出租,其中一部分租给通州区一所私立中学——陶情中学使用,现已关闭。
周良表示,通州兵营旧址在2001年9月成为通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已升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有此一说
“布衣将军”娶妻标准:
不穿绫罗绸缎,大脚能吃苦
冯玉祥是民国时期爱国将领、著名民主人士。清末入淮军当兵,曾任河南督军等职。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政府,派兵将清废帝溥仪驱逐出皇宫,大快人心。接着,又提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北上的主张。
据记载,冯玉祥将军有过两次婚姻。正在国事繁重之时,他的第一任夫人刘德珍去世了,留下了五个孩子。此时,中年丧妻的冯玉祥急需一个贤内助帮他解决家务,但他娶妻有三个标准:大脚、能挑水、能吃苦。那时不少人家的姑娘都想嫁给这位率领千军万马,在沙场上冲杀的将军。一时间,上门替冯将军做媒的或亲自求婚的人络绎不绝。
冯玉祥被称为“布衣将军”,虽然身居高位,却一生节俭。为自己挑选伴侣时,他坚持要找一个贫寒人家的女子,但是求亲中最令人注目者要算陆军元帅曹锟的千金,冯玉祥只好婉言谢绝表示,做他的妻子必须做到三条:一不许穿绫罗绸缎,只穿粗布衣裳;二要纺纱织布;三要精心抚养前妻的孩子。这三条一出,曹家千金自然也不会接受。
同时,冯玉祥又是虔诚的基督徒,所以他要娶的妻子最好也是基督徒。不久,符合条件的人出现了。冯玉祥在北京当陆军检阅使,没事的时候就去教堂做礼拜,那时李德全在教会工作。有一次李德全在台上讲话,声音洪亮,讲得非常有逻辑,给台下的冯玉祥留下了深刻印象。
经人介绍,1924年,冯玉祥迎娶李德全进门。婚后的一天,李德全问冯玉祥为什么喜欢她,冯玉祥立即答道:“我喜欢你的天真率直!”接着冯玉祥反问妻子为什么要嫁给他时,李德全笑着答道:“是上帝怕你不为民办事,派我来监督你的。”此时两人都会心地笑了。冯玉祥和李德全婚后共同生活了24年,直到冯玉祥去世。